【轻松】案例+分析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就数字化所赋予的艺术共享时代
Lecture at MET Open Access 2018by Jim.henderson
有些版权捍卫者为艺术家权益喊冤。然而即便The Met没有透露自身放弃了多少经济利益,在未开放图像版权之前,尽管其为非营利机构,给予作者的版权费确是同行的十倍以上。
可见The Met并非不拥护馆藏品与作者,而是乐于和广大用户分享几千年的艺术财富。
一个珍贵的全新的艺术学术资料库
科技创新表现形式,社交引发艺术潮流
对博物馆感兴趣的民众不需要亲访博物馆,无论在The Met官网或馆外台即可轻易触及馆藏。
除面图画扫描档外,也有3D艺术品摄影重现,另外物件得以360度翻转呈现,附含作品名称艺术家尺寸出土创作日期等关键信息,让民众都可以突破著作权的局限,自由利用古今艺术品的数据分身。
MetPublications
Collection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上用户生的贴文对其他人说,会影响他们是否会造访The Met。访客会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他们的故事并分享他们的经验。
The Met邀请Instagram上的网红们,闭馆时间参观及拍摄,将The Met丰富的馆藏照片拍照发布在Instagram上,标记emptyMet空无一人的The Met。
社交媒体上的营销策略使The Met活泼起,进入年轻人的生活圈。上万则标记了emptyMet 的贴文,让年轻人对古老文物有了兴趣。
An Instagram Community building project for the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更多的合作伙伴,更丰富的内容开发
此计划的合作伙伴正是开放存取与版权领域的际先驱Creative Commons,为The Met 收藏超过37万幅的作品提供台,经过数据化的编目,提供大数据关键字搜索依据,以便于民众免费使用分享以及混合重建。
Creative Commons知识享组织一个非营利组织,该组织提供同名的一系列著作的许可方式。知识享组织的主要宗旨是使得著作物能更广为流通与改作,可使其他人据以创作及享,并以所提供的许可方式确保上述理念。
同时,博物馆得以受用户群启发,从创新学。其他合作对象包括Artsor美数字公图书馆DPLA以及Pinterest等组织,有利于大都会博物馆扩增收藏源,如透过公开图像及资料应用等方式,重新利用既有的馆藏内容。
用之于民公艺术与社区营造
The Met与Creative Commons 的合作关系提高馆藏的可搜索性,同时将馆藏的影响力扩及社区。
除Creative Commons 外,The Met也与维基媒体基金会以及社区成员合作,建立GLAM WikiProject ,于维基媒体台上提供公开图像与数据,并透过远端编辑实践纽约当地社区的重点艺术创作。The Met的开放存取图像与数据适用于商业或非商业用途,包括艺术家设计家企业以及学者等皆可从五千年前的艺术品寻获灵感;
The Met丰富的馆藏
此计划推出以,The Met 典藏作品的设计概念被应用在许多领域。
Matthew Miller 所创建的Public Domain Cutup Twitter Bot 是混合拼接 The Met 与纽约公图书馆的开放图像所生成的数字艺术作品案例。
纽约公图书馆
欧洲数字图书馆的新艺术风格自于Louis Comfort Tiffany为The Met制作的彩色玻璃窗。
TiffanyLaureltonHall
除此之外,The Met馆藏内容紧闭的消除,亦让教育跳脱既有框架,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与学术出版品,The Met将与ITHAKAArtstor 等非盈利艺术互动影响资料库展开合作关系,提供支持全球教育界的数字资源,鼓励艺术文化复兴之研究与教学,透过在线课程与图像数据的再利用使学生重新思考艺术价值。
结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新计划让场馆成功走出空间枷锁,成为全球数百万人的百科全书,提供相关单位在数据收集与开放方式的新突破,也证实了现今博物馆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希望其他的公私艺术机构能够沿袭其概念,推送艺术藏品的利用率及扩散力,成就数字化所赋予的艺术享时代。
扩展阅读
事实上,The Met并非为公开馆藏的先例
华盛顿的美家图书馆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家图书馆皆已开放部分馆藏鼓励民众加以利用并延伸创作。
美现代艺术馆MoMA也于2016年开始在线提供馆内资源下载。
英利物浦家博物馆2012年开始就设置了回忆之屋House of Memories,用展品为认知障碍照顾者提供免费训练课程。透过旧照片古董可租借的「回忆旅行箱」等,尝试令认知障碍症患者重拾记忆,并让照顾者及患者重新对话及建立关系。
博物馆是照顾记忆的专家
而The Met之所以能成为馆藏享设立里程碑,在于其开放的作品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博物馆,并且能够与其它网站合作,将公开资源嵌入大众到访更为频繁的社交网站。